今天,一年一度的官方展現維護消費者權益姿態的日子來了,相信又會有不少領域、服務、行業將被“實錘”。近年來,隨著汽車大量走入百姓家庭,有關汽車的投訴也在不斷增漲。
汽車是大宗耐用消費品,它的質量和可靠性往往需要長時間的驗證,并且車主在購車、售后服務的過程中也經常會碰到層出不窮的套路,被繞暈經常是分分鐘的事。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產品投訴情況分析》,為消費者汽車消費的權益保護提供參考及警示信息。
據了解,2018年全國消費者協會投訴與咨詢信息系統共錄入汽車產品(含零件)投訴19,283件,相比上一年下降了5.8%,一方面受到2018年乘用車銷售量下降4.1%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專項整治改善消費環境有關。
2018年共受理汽車相關消費投訴17,773件,受理率為92.17%;有1.77%的消費投訴處于待受理狀態,有6.06%的投訴案件由于超出辦理或管轄范圍、撤回、當事人無法查詢、證據不足等原因未受理。從結果上看,有67.8%的投訴經調解后達成協議,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4億元。需調解的案件中,1次調解成功率為82.2%,超九成案件可在2次內完成調解。
2018年所有汽車相關投訴中,商用車占比僅為2.99%。從投訴問題的分類來看,相關問題主要集中于售后服務、合同與質量問題,占比分別為32.2%、20.7%和20.0%。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售后服務問題占比有所增加,合同問題略微降低,虛假宣傳與價格爭議有所提升。
售后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不履行三包義務、不履行售后承諾、售后在三包期內收費修理以及經營者變動導致無法正常履行售后服務等。涉及汽車合同問題的投訴主要包括:訂金糾紛、合同違約、不平等格式條款等。涉及汽車質量問題的投訴主要包括:產品性能問題、不合格商品以及不具備特定使用環境等,發動機、輪胎、車漆、機油、剎車、空調、玻璃質量都是問題高發領域。
從總投訴涉及的品牌來看,比亞迪位居第一位,第二位到第十位分別為奔馳、寶馬、別克、奧迪、一汽大眾、長安福特、東風日產、上汽大眾和東風本田。單從涉及皮卡品牌來看,共有七個皮卡品牌位列投訴總量前一百。另外,此投訴數據為絕對值,因各汽車品牌的銷售量和保有量不同,消費者應綜合考量。
據中消協給出的消費者建議,消費者要加強維權意識,注意留存購車、維修等相關憑證。消費者購車過程中對商家有關退還購車定金、保險押金等的口頭承諾要格外留心,注意留存定金或押金收據,必要時對商家的口頭承諾進行錄音,主動爭取簽訂書面上的定金或押金退還協議。
“斤斤計較”十分重要,投訴遇到的問題不僅是為了保護消費者自身的權益,也是督促廠家做出更完美的產品與優質的服務的有效方法,扶優限劣才能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點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