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023上海車展正式開幕,上汽大通MAXUS全新打造的“大型純電性能皮卡”GST概念車全球首發亮相。作為一款全新的純電概念皮卡,GST在設計及配置上非常具有顛覆性,據官方表示,GST量產版計劃在明年推向市場,主要面向高端玩車用戶群體。
展會當天,中國皮卡網受邀參加了上汽大通媒體群訪,上汽大通總經理郝景賢、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謝銘詩、上汽大通副總經理華瑾、上汽大通品牌公關部總監宋海對GST概念皮卡做了更多介紹,并透露了未來產品規劃及發展戰略等相關信息。
GST概念皮卡采用了國內首個非承載式純電底盤架構,背后做了哪些工作?GST概念皮卡對下一步的量產規劃是什么樣的想法?未來在滑板底盤上會衍生出來什么產品?
謝銘詩:第一,從技術的角度來說,非承載式底盤架構是我們實現有特色的整車架構、整車底盤的技術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給GST概念皮卡疊加了CTC電池技術,加強了整體式底盤架構的強度和通過性,重新定義皮卡底盤的性能極限。為了實現這個架構,前期我們已經做了不少預研工作,其中關于結構設計和強度計算也順利完成了。
第二,從實踐的角度來說,我們不是PPT造車,我們已經針對車型做了樣式的改制,并且已實現百分之六七十的底盤架構的功能度。
第三,GST概念皮卡是一款擁有成熟車架和底盤技術的概念車,上車窗部分與車架的技術連接方案也已完全制定好。實操方面,新車完成了上下窗的安裝和適配,舒適性和強度的初步驗證均已通過。以上這些,就是我們為這款來自未來的概念皮卡做的技術儲備。
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謝銘詩
上汽大通品牌公關部總監宋海
郝景賢:早在兩年前,我們便開始做這款GST概念皮卡的規劃,包括產品的定義、市場的分析、用戶的畫像等。關于最關鍵的技術方面,除了謝銘詩總在發布會上的介紹,我再補充一下,主要有三點。
第一,我們的滑板底盤、三電和智能化,都是自己核心開發和掌控的,并且達到了行業一流水準。在上汽大通的觀念里,前沿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技術團隊手中。
第二,我們更加注重對場景化的定義,將皮卡的駕駛艙和貨斗之間打通,讓座椅可以自由旋轉。因為皮卡天生就有可玩性和改裝可能,所以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皮卡平臺變成用戶追求美好生活體驗的智造場所。相比較市場上功能較為單一的皮卡,我們全新的GST概念皮卡全面顛覆傳統皮卡“工具車屬性”,兼顧野外和城市的多面場景,打造超級“未來座駕”,助力用戶提前抵達純電越野出行新時代。
第三,一開始規劃我們便布局全球市場,國內和海外同步開展。這次上海車展,我們也邀請了全球經銷商來到現場,見證GST概念皮卡的誕生。同時,近期我們也在密集地與澳新、美洲、歐洲的經銷商進行探討,共同商研這款大型純電性能皮卡下一步在當地市場的開拓工作。
目前,我們的GST概念皮卡處于緊鑼密鼓地開發過程中,會在明年正式推向全球市場,海外、國內多個區域同時進行。另外,基于此純電底盤架構,我們也會在2025年以后衍生出更多高品質車型。
上汽大通總經理郝景賢
GST概念皮卡的亮點是什么?上汽大通是如何解決這個續航焦慮問題?這款皮卡將面對哪個細分市場,會不會和以前的產品一樣帶來新的跨界變化?
郝景賢:首先,毫無疑問,純電皮卡有一些使用場景是要求長續航的。我們這款純電皮卡通過全新半固態電池,讓重裝皮卡也可輕松實現1000km的跨越能力。我們認為今后的半固態電池還是很有發展機會的,續航里程會更長。同時,GST概念皮卡的CTC電池立體式底盤框架是圍繞電池而設計的,這樣更有助于提升整車效率和續航里程。另外,全固態電池還在量產過程當中。
第二,上汽大通一直在做個性化、定制化產品,旗下產品在每一個細分市場都名列前茅,包括寬體輕客、MPV、皮卡等車型。從皮卡角度來看,它不是小眾領域,在國內有接近60萬到100萬輛規模的市場容量,我們皮卡產品也做到了2022年“國內增速第一、銷量第二”。從海外來看,我們的足跡已遍布六大洲、暢銷73個國家和地區,皮卡海外累計銷量突破12萬輛,其中澳新、歐洲、美洲等全球皮卡發達市場的占比更是超過了90%。在每一個細分市場上,我們都希望通過產品和技術給我們的用戶帶來價值,最終憑借市占率來衡量我們在各個市場上的表現。
上汽大通在純電領域有什么詳細的產品規劃?現在汽車市場很內卷,接下來上汽大通要怎么保持競爭力?上汽大通產品種類豐富,后續在營銷上面將怎么出圈,會不會集中某一個優勢或者主打某一個概念?
郝景賢:現在新能源滲透率提升快速,用戶對新能源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汽車行業轉型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前瞻性思考,沒有一個好的產品規劃、品牌規劃乃至于市場競爭力的規劃,沒有競爭力,車企將很容易被行業內卷出圈外。
在產品規劃方面,我們計劃在新能源領域主要做純電的多人出行和純電物流領域兩個市場,今年下半年,在南京燈塔工廠,我們會在純電多人出行領域和最新一代架構的純電物流車領域同時進行產品規劃,全面推出最新一代產品,到時候會向大家介紹產品和命名。
“內卷”是當下這個行業的發展特點,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競爭過程。上汽大通堅持用產品力贏得市場和用戶的信賴,我們不會去打價格戰,因為市場和用戶最終最認可的還是產品力。在營銷領域,我們也通過傳統4S店、直營店建設以及直銷的形式,打造數字化和定制化的營銷模式,這是我們上汽大通的基因。通過這兩個方面的賦能和加持,我想我們最終能夠贏得用戶的認可。
華瑾:上汽大通旗下的產品品系非常豐富,無論是輕客家族的“新途”,還是新能源的“大家MIFA”都是用戶體驗極致駕駛的必看選項。后續我們的皮卡家族也會形成一個系列,也會有中文名字,我們希望以后這些概念能深入人心。另外一方面,To B端我們還是會深耕圈層,比如我們會和網約車、貨運車平臺做一些合作,同時,我們也會致力于打破圈層,在To C端市場,根據用戶需求和喜好繼續深耕下去。
上汽大通副總經理華瑾
國內車企在歐洲能夠暢銷的其實并不多,而上汽大通能成為“行業首個百萬整車下線、同時海外占比25%的中國品牌”,已超越大多數國內品牌。那么具體有哪些數據亮點體現?接下來會有哪些計劃?
郝景賢:上汽大通在歐洲的銷售形勢確實比較好。今年我們迎來品牌成立12周年,實現了100萬整車下線,其中海外的銷量累計占比超過25%。在銷量100萬輛的時候,海外占比能夠達到這么高的比例,我們可以說是國內第一個做到的中國汽車品牌。
優異的成績背后正是依托于我們領先的產品和技術,讓我們能夠放心地、有信心地去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2022年,我們在歐洲的總出口量是1.8萬輛,其中80%是新能源,說明歐洲用戶對我們上汽大通的產品確實已經形成了高度的認可。上汽大通MAXUS系列產品暢銷全球,包括寬體輕客的新途系列、新能源大家MIFA系列、皮卡系列等。即使是在2022年行業逆勢,以及2023年1月至今,整個皮卡、寬體輕客大市場容量下滑嚴重的情況下,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上汽大通MAXUS的市占率依舊給出了正增長的優異成績。
在越野SUV方面,我們推出了全新的“豪華硬派全尺寸SUV”領地。它搭載了亞洲首個柴油輕混動力“上汽大通•軒轅動力技術”,集純電車的迅猛加速、混動車的油耗及超長續航等優勢于一體,達到強勁動力和燃油經濟性兼顧的完美動力狀態。未來,上汽大通MAXUS將會聚焦在更多的越野SUV。
目前中國汽車品牌出海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就是像上汽大通旗下產品在海外市場上,往往能夠跟主流的跨國汽車品牌甚至豪華品牌在價格和市占率上比肩,想請問一下您怎么看?另外,現在大多車企都在搞柔性化生產,也都在做數字化,我們想了解一下上汽大通在數字化和個性化定制方面的最新進展。
郝景賢:我們在智利等發達市場,皮卡市占率排名第一,可以跟國際主流皮卡品牌同臺競技。實事求是地講,我們如今正式進入品牌發展的第十三年,還屬于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品牌,國內市場的知名度也在逐步建設中。不管是國內競爭還是海外競爭,時間可以證明一切,用戶最關注的還是產品和技術。上汽大通MAXUS正是依靠于全球標準的產品和技術,被全球用戶認可,特別是從寬體輕客、中高端的MPV、皮卡等細分市場的市占率中也可看出,我們發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第二個問題,我們的南京C2B工廠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工業4.0“燈塔工廠”是在五年前,當時上汽大通也是最早采用C2B用戶定制模式的車企,能夠根據單一地區的環境特征和消費偏好,迅速開發出匹配當地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產品,為全球汽車業打造智慧工廠提供了成功示范。
上汽大通一直不斷迭代,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智能制造:比如剛才提到的兩款新產品,都會在今年下半年投入到燈塔工廠中。無論是自動化率,還是高階的智能手段,我們做了很多的更新迭代和設備升級,大大完善了各個工位在產品質量上的把控,很好的避免了人工失誤。第二個方面是智慧物流,也就是整個供應鏈——傳統的汽車OEM提供給用戶的選擇就是高配、中配和低配,而上汽大通是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上千種,甚至多達幾千種的選項,同時,又不增加額外的成本。從產品開發端開始,我們南京工廠便實現了智慧物流與智慧制造,甚至跟600家供應鏈的合作也都是采用全面數字化互聯。第三個方面,智慧工廠不單單只是工廠,我們的工廠是透明工廠,全面打通數字化營銷系統,在不同的制造階段都會透明給用戶,包括潛在用戶和訂單用戶。
點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