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以 “對等關稅” 和 “保護本土產業” 為由,對全球多國商品加征關稅,其中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最高達 34%,涉及鋼鐵、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等多個領域,意圖通過貿易壁壘重構全球產業鏈。作為回應,中國采取對等反制措施,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 34% 關稅,這其中涵蓋汽車(包括皮卡)、能源、農產品等主要出口中國的商品。
雙邊同時上漲的關稅,對汽車行業無異于一枚“深水炸彈”。這一政策博弈的核心矛盾在于中美雙方對產業競爭力的爭奪,其中美國試圖通過關稅保護本土制造業,而中國則通過反制措施維護自身產業利益,雙方在汽車等高附加值領域的沖突顯得尤為激烈。
美國皮卡對華出口或受沖擊
作為美國皮卡的標桿車型,福特 F-150猛禽,長期以來被眾多車友認為是國內玩樂皮卡領域的天花板車型,長期占據中國高端進口皮卡的最大市場份額。早在2025年2月初,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就曾發布公告,其中就提出皮卡及大排量美國車就在加征范圍內,關稅加征比例為10%。那一次關稅影響,福特縱橫官方承擔下關稅提高的成本,并沒有對F-150猛禽進行漲價。
結合近期新增的34%的關稅后,疊加此前關稅,福特 F-150猛禽終端成本漲幅已經接近50%。如果不進行漲價,很有可能將福特在華利潤貢獻最大的車型利潤榨干,而漲價后也勢必會對車型的競爭力產生一定影響。
除官方渠道以外,國內進口美系大皮卡另一個主要渠道則來自于平行進口車商。主要涉及車型包含福特F-150系列、RAM 1500系列、豐田坦途等。其中福特F-150所有車型均原產于美國,具體生產地點包括堪薩斯城、迪爾伯恩和榮格皮卡工廠;RAM 1500系列原產于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工廠;豐田坦途原產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圣安東尼奧工廠。
這三款是國內平行進口皮卡當中最暢銷的美系皮卡代表車型,均屬于美國工廠原產產品。平行進口車商也將逃不過關稅影響,未來的車型漲價或許無法避免。
整車只是一面 零配件也受牽連
此次關稅風波,美股受到重挫,當日跌幅最慘的就是蘋果。蘋果旗下產品約90%的產品在中國進行組裝,但其供應鏈卻遍布全球多個地區。關稅政策的實施使得蘋果在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受到巨大沖擊,成本大幅增加。比如,原產于美國零部件從美國運到中國組裝,中國組裝完成后的產品再運到美國進行銷售,這等于面臨兩次關稅加成,成本上升是實打實的,蘋果手機漲價將是必然趨勢。
而電子產品供應鏈與汽車一樣,也是全球化的成果,上面所說的福特F-150系列、RAM 1500系列、豐田坦途工廠雖然在美國,但工廠總裝環節必然會使用原產于中國的汽車零配件。這個結果與蘋果手機一樣,也是面臨兩次關稅情況,導致車企零配件采購成本增加,間接推高車價。
皮卡市場格局正在重塑
從2019年長城率先將皮卡乘用化概念做大做強以后,國內皮卡市場格局就已經在慢慢產生變化。根據2024年數據顯示,進口高端皮卡銷量同比下滑 40%,而國產高端皮卡銷量增長25%。這種現象,正好符合目前網絡上一個熱詞“東升西降”。
在接下來的時間,長城推出了更為高端的山海炮系列車型,為國產高端市場又向上托舉了一把。進入2025年后,上汽大通星際X、鄭州日產Z9等更高端的中大型皮卡也相繼問世。海外方面,比亞迪憑借基于DMO平臺打造的SHARK 6皮卡,也獲得了出色的“戰績”。
當然,面對地緣方面的不確定性,國際大廠的反應也是很快的,福特Ranger國產就是一種信號。同時,為規避關稅,福特、通用等美國車企計劃加速產能轉移,例如將部分皮卡生產線遷至墨西哥,因為美墨加貿易協定下享受免稅待遇。或者選擇東南亞的泰國或越南進行生產。然而,這一策略雖然能將危機分散,但車企也將面臨成本方面上升,比如東南亞雖然人工成本不高,但運輸成本、電力、基建等不確定性,都會給供應鏈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并且,這次特朗普對的關稅是全球性的,泰國、越南、墨西哥等國家也在其中,其背后底層邏輯就是想將分散在全球的供應鏈逼回美國,從而解決制造業空心化問題,解決就業。
但關稅能很好的解決嗎?或者說就算是美國車企供應鏈一部分回到本土,零配件價格與車價會不會更高?這些都是問題......
寫在最后:
這次關稅,如果在未來沒有熄火跡象,對于消費者,進口美系大皮卡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如果你有近期有考慮入手相關皮卡的計劃,最好盡早入手,如果價格已經產生變化,你無法接受,不如退而求其次看看有哪些國產替代;對于皮卡乃至汽車行業,其實變革早已發生,關稅只是加速變革的進程,國產汽車、國產皮卡,在海外與國際大廠的競爭早已打響。
點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