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欠我一臺10秒內跑四分之一英里的跑車!
看過《速度與激情》的汽車愛好者都不會忘記這個片段。四分之一英里是國外飆車出現得最頻繁的距離,是英制度量衡國家直線加速賽的標準里程。不僅僅是汽車性能的測試里有四分之一英里直線加速,NHRA的FTDRS直線加速賽賽事也是以四分之一英里作為跑道計時長度。
而我們國家測試汽車性能的時候習慣采用百公里加速,百公里加速指的是0到100km/h加速時間,是對汽車動力較直觀的體現。
令小編驚訝的是,古板印象中的工具車國產皮卡也玩起了“飆車”。上汽大通T60完成了國內首個玩轉“百公里加速”的任務,并取得了8s的優秀成績,和國內很多高售價、高性能的越野車幾乎是不分上下。
有人說:“我買皮卡又不是為了飆車的,皮卡百公里加速有什么意義?誰會買一輛皮卡在公路上飆車?”別急,小編還沒啰嗦完。
請問,為什么一輛車的三大件是發動機、變速箱、懸掛, 而不是電加熱座椅、多媒體娛樂系統、全景天窗?而百公里加速的能力直接反映了發動機與變速箱的部分性能(注意是部分),也間接反映了懸掛和剎車系統的性能。動力越強,剎車性能需求也越強,懸掛的強度要求也越高。所以說,盡管百公里加速在皮卡的實際應用中用不上,但是,這對于了解車輛的動力系統、變速箱等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同時,上汽大通T60首次“玩飆車”并取得優異成績也意味著國產皮卡產品在性能方面更加自信。
一輛車,百公里加速消耗時間大致分為五個區間:13s+、13s內、10s內、8s內、6s內,不同水平區間的車輛帶來的駕駛感受是質的差異。
畢竟衡量加速能力,除了看加速時間外,還有尾速,而且不同的測試環境下,測試所得的結果差異也許就能夠達到零點幾秒。所以,百公里加速8.3s的A車比百公里加速8.5s的B車性能要好,這種說法根本不可靠。在以上五個范圍內的某個區間內的車輛性能其實差不多。
一輛動力澎湃的車就像一頭猛獸。但動力再猛,也得先取決于你是否能駕馭它。你讓開車上街買菜的大爺大媽們去開一輛M3,只會讓他制造更多的交通事故。而開慣1.4T速騰的女生,突然換G37去駕駛,這加速感也只會讓她覺得害怕。
點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