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認知中,皮卡和轎車、SUV等乘用車是完全獨立的兩個汽車品類,它們不僅在使用場景上有著較大差異,而且以我國為例,皮卡和另外兩類車型還有著截然不同的“地位”。然而實際上,在皮卡這一類車型誕生之初,它們和轎車、SUV的界線其實并非那么清晰,部分皮卡車都是轎車、SUV的衍生品,并且有一些企業直到現在也還在針對特定國家在乘用車平臺上生產皮卡產品。而這一類車型無論是從底盤結構、調校還是駕乘品質上也基本與普通轎車、SUV無異,更加適合在城市中使用。
奔馳W115皮卡(E級皮卡版)
發布時間:1972年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由奔馳“魔改”的皮卡車,它的底盤代號為W115,于1972年正式推出。這是一款在阿根廷“區域限定”的皮卡產品,由當時的奔馳200D和220D等車型改造而來(約等于70年代的奔馳E級)。它采用了代號為OM615 的2.2升柴油發動機驅動,額定功率為 60 馬力,并匹配四速自動變速器匹配。盡管性能并不突出,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的南美,這款車絕對可以算是一個相當豪華的皮卡產品。
由于當年阿根廷對于整車進口的限制,這款皮卡W115皮卡是以CKD(完全拆解)的形式于1972年至1976年間在阿根廷進行組裝并銷售的,采用了單排布局式,在四年間生產了約 1000 輛。而除了在阿根廷本國進行銷售外,這款皮卡也有少量被銷往了歐洲以及美國。當然,縱觀奔馳的百年歷史,這款W115皮卡版絕對可以算是一個十分冷門的車款。
大眾高爾夫皮卡版
發布時間:1979年
在大眾品牌諸多的產品系列中,高爾夫絕對可以算是最具傳奇色彩以及影響力的車型。作為甲殼蟲的繼任者,高爾夫系列目前已經歷經八代共五十年。但鮮有人知的是,大眾其實也曾基于第一代高爾夫(MK1)推出過皮卡版車型,并且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這款車也依然保持著很高的熱度。
為迎合美國消費者的喜好,在1978年,大眾正式推出了這款基于第一代高爾夫的衍生多功能車型,其在美國被稱為Rabbit Pickup,而在歐洲則更名為VW Caddy。從1978年到1992年的14年間,該車共生產了約20萬臺,是一款頗具歷史意義的皮卡產品。并且在現如今,依然有許多改裝廠商針對這款高爾夫皮卡版推出了諸多的修復以及改裝案例,受到了許多汽車收藏家以及改裝玩家們的追捧。
雪佛蘭Montana
發布時間:2003年
Montana是雪佛蘭主要針對拉丁美洲所投放的一款承載式車身皮卡產品,該車在墨西哥、巴西、南非等多個國家都有著很高的熱度。Montana于2003年正式發布,目前在售的車款為2010在開售的第二代產品。
第一代的Montana是基于歐寶Corsa C車型所打造的衍生品,后者為一款緊湊型轎車,而之所以在它的基礎上推出Montana這樣一款皮卡,也主要出于拉丁美洲等地區消費者對于車輛裝載能力的需求。而在收獲到不錯的市場反響后,該車的第二代產品于2010年正式推出,不過該車型的基礎版車型則由歐寶的 Corsa改為了雪佛蘭Agile,而Agile則是是由巴西通用公司開發的一款緊湊級掀背車。至于動力部分,除了會提供傳統汽油與柴油動力外,Montana在巴西市場還提供了乙醇汽油版本車型供消費者選擇。
發布時間:2016年
與剛剛提到的雪佛蘭Montana相比,菲亞特Toro在拉丁美洲市場中具有更高的人氣。該車的原型車為菲亞特于2014年發布的 FCC4 概念車,在量產后使用了Small Wide 4×4架構,與Jeep Renegade(自由俠)、Compass(指南者)以及菲亞特500X等SUV車型為同平臺產物。
此外值得一的是,菲亞特Toro在哥倫比亞、巴拿馬、秘魯和智利的等國家中將會被歸位RAM品牌旗下,以RAM1000的名稱進行銷售。而為了適應不同國家市場的特點,菲亞特Toro具有多個動力版本,分別搭載1.3T渦輪增壓發動機、1.8L、2.4L自然吸氣發動機或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匹配6速手動、6速自動或9速自動變速箱。
斯巴魯Baja
發布時間:2003年
Baja是由富士重工(現為斯巴魯)在2003年至2006年生產的一款雙排皮卡車,共制造了約3萬臺,僅僅在北美市場中銷售。該車基于第二代Outback(傲虎)以及Legacy(力獅)車型打造,在命名上致敬了北美著名耐力越野賽Baja1000,是一款采用了承載式車身的皮卡產品。
對于這款Baja皮卡,斯巴魯的目標是將其打造成一款與市場上其他車型截然不同的轎車卡車混合車型,并且為了突出其特殊性,官方在宣傳時將它稱作SUT(運動型多功能卡車)。動力方面,斯巴魯Baja在早期搭載了代號為EJ25的2.5L水平對置4缸自然吸氣發動機,而在2004年,該車又推出了渦輪增壓版本車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該車的后排座椅和貨箱也采用了貫通設計來提升實用性。
本田Ridgeline
發布時間:2005年
本田Ridgeline是一款基于本田自家“全球輕型卡車平臺”而打造的皮卡車型,除了這款皮卡外,謳歌MDX、奧德賽(北美版)以及Pilot等著名車型也均誕生于該平臺。第一代Ridgeline車型于2005年3月正式上市,在發布初期主打與斯巴魯Baja類似的“運動型多用途卡車”概念。
與上面提到的三款車型不同,本田Ridgeline是目前為數不多還在銷售的與乘用車共平臺的一體式皮卡產品,目前在售車款為2017年推出的第二代產品。該車在外形與內飾部分基本上延續了本田家族式風格,同時包括了諸多來自Honda SENSING的主被動安全與駕駛輔助功能,是一款乘用化屬性非常突出的皮卡產品。在美國市場中,本田Ridgeline搭載了一臺3.5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起售價格約為4萬美元,略高于福特F-150最為入門的XL版本(起售價格3.7萬美元)。
發布時間:2022年
其實在我們過去的內容中,已經多次為您介紹了Maverick這款皮卡。它是福特品牌最為入門的皮卡產品,盡管絕對的性能與配置比不上更高級別的皮卡,但自推出以來,該車靠著低廉的價格以及不錯的實用性受到了許多美國本土市場消費者的認可,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而事實上,Maverick也并非一款“傳統”的皮卡,它基于福特緊湊級與中型乘用車C2平臺打造而來,與福特Escape(銳際)以及Bronco Sport為同平臺產物。不過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Bronco Sport并非大家熟悉的江鈴福特烈馬,而是一款基于C2平臺所打造的緊湊型跨界城市SUV,采用承載式車身,該車目前并不在中國市場銷售。至于動力方面,除了傳統的純燃油版本外,福特Maverick還推出了搭載2.5L自然吸氣發動機加電動機的混動版車型,而這款車也是福特所推出的第一款混動皮卡。
現代Santa Cruz
發布時間:2022年
除了本田,同為亞洲品牌的現代也采用了類似的戰略在北美市場銷售皮卡產品。旗下的Santa Cruz車型與中國消費者熟悉的Tucson(途勝)同平臺打造,與福特Maverick同屬緊湊級皮卡。該車在2015年以概念車形式正式發布,并于2022年正式量產上市。
現代Santa Cruz主打那些原本預計購買SUV或跨界車,但又希望獲得一些額外實用性而又不想購買大型皮卡的消費者,在特定的細分市場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動力部分,該車搭載了2.5L自然吸氣與2.5T渦輪增壓兩款不同的發動機,起售價格約為2.88萬美元,約為20萬人民幣。
比亞迪Shark
發布時間:2024年
備受中國廣大消費者期待的比亞迪Shark也是一臺基于既有平臺所打造的皮卡產品,它與上市已久的硬派SUV方程豹豹5共同出自比亞迪DMO平臺,不過與上述提到的幾款車型有本質不同的是,DMO平臺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強悍的混動越野平臺,為Shark這臺皮卡的性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目前比亞迪Shark已經在澳洲、東南亞、南美等多個地區正式上市,受到了海外皮卡消費者的高度關注。在國際市場中,該車主要與福特、豐田等老牌海外車企的皮卡產品展開競爭。與Ranger與Hilux等車型相比,比亞迪Shark在車身尺寸、科技與智能化配置以及動力性能與經濟性方面均有著一定的優勢,而硬實力也成了Shark車型能夠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編輯總結
從車企角度而言,基于現有平臺或車型開發衍生車型是一個既經濟實惠同時又快速的做法,無論是對于競爭激烈的乘用車還是皮卡來說,這樣的策略無疑可以幫助車企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而對于廣大皮卡普通消費者來說,其實也大可不必糾結一臺車的“出身”,選擇一款真正適合自己的車型才最為重要。
點贊
收藏